近日😵,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开户官方网站机械系季林红教授🧑🎤、李翀助理研究员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刘爱贤主任医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潘钰主任医师面向脑卒中患者的差异性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研制了个体化脑机交互康复技术🦻🏼🌚,为实现脑卒中精准康复提供了新思路。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临床表明发病后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受损功能、大大减少造成终身残疾的可能性,然而我国康复医疗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因此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临床康复是大势所趋🙋♀️。而由于大脑的差异性受损,临床患者呈现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导致神经康复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因人而异。本研究旨在探究机器人技术与脑机接口技术相结合的高效康复方法,为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精准康复提供新方法及临床示范。
本研究募集了一批发病六个月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每位患者均接受为期两周的个体化脑机交互训练𓀛。每位患者训练前进行大脑运动意图表达脑区识别,并将每位患者的运动意图特征和神经重组模式纳入到脑机交互训练设计中👆🏿,依据其个体差异性表达构建神经重组脑区与患肢动作行为间的运动感觉闭环🫅🏿,从根本上理解患者受损特征🚪、促进个体化神经环路高效重建。

图1 个体化脑机交互康复训练技术
临床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两周训练患者患肢丧失的自主运动功能均得到恢复,可自主实现上肢屈曲伸展动作🧸,训练后Fugl-Meyer评分显著提升,基于机器人辅助量化评估结果显示患者运动功能能力得到改善,患肢肌肉激活状态明显改善,且运动精度大幅提升。本研究围绕机器人辅助神经康复训练中患者个体差异性适配问题📦,通过运动控制脑区、运动意图信息精准识别及解码👙,提出了康复机器人与脑机接口有机结合的个体化神经康复技术,解决了康复机器人临床实用及推广的瓶颈问题🦸。

图2 个体化脑机交互康复训练临床效果
近日,研究成果“基于神经重组特征的个体化脑机交互康复训练技术:面向脑卒中患者的精准康复”(Tailoring brain–machine interfac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based on neural reorganization: towards personalized treatment for stroke patients)被医学权威期刊《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正式录用并在线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开户官方网站机械系博士后贾天宇,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开户官方网站机械系助理研究员李翀为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本论文其他共同通讯作者为机械系季林红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刘爱贤主任医师4️⃣,论文作者还包括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潘钰主任医师、徐泉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莫林宏副主任医师、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开户官方网站机械系博士后李伟、2018级硕士生钱超。本论文工作为医工紧密合作下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805288,结题评价较好A+)、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QNRC001)以及北京K8凯发平台娱乐开户官方网站精准医学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cercor/bhac259